首页 > 台湾百科 > 历史

“八二三炮战”

信息提供日期:2016-10-12信息来源: 市台湾事务办公室

  进入50年代中后期,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亚非拉各国反帝、反殖民运动风起云涌。在非洲,各国人民摆脱殖民地宗主国的控制、要求独立建国的呼声空前高涨。而在中东,1958年5月9日,黎巴嫩人民举行武装起义,反对亲美的夏蒙政府。7月14日,伊拉克发生军事政变,推翻了亲美的费萨尔王朝的统治,并宣布退出由美国一手扶持、操纵的“巴格达条约”。

  面对急剧变化的中东局势,美国出于其争霸全球的战略需要,公然派出海军到黎巴嫩附近海面活动,并于7月15日以保护美国侨民为由在黎巴嫩登陆,占领首都贝鲁特。两天之后,英国也派兵进入约旦。台湾的国民党军队也蠢蠢欲动,在美国第七舰队的支持下,派出飞机深入大陆,空投特务,散发传单,对浙江、福建进行轰炸,叫嚣要反攻大陆。美国海军参谋长伯克甚至扬言说美国海军准备随时像在黎巴嫩一样在中国大陆登陆,气焰极其嚣张。

  为了惩罚蒋介石匪帮对大陆的猖狂侵扰、打击美帝国主义对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行径、支持中东人民的反美正义斗争,同时,也为了回击当时苏联对美国所采取的姑息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对金门实施大规模炮击。

  炮击金门既是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更是一场由毛主席亲自导演的与美国的政治较量。对于炮击的时机与策略,毛主席都经过反复斟酌,多方考量。除了上述目的外,毛主席还想通过炮击这一有限的军事行动,摸清楚美国对于新中国的意图,尤其是对于履行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底线。基于这种考虑,他要求负责指挥此次炮击的福建军区第一政委叶飞,在炮击中只打蒋舰,不打美舰,以此试探美军的反应。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1958年8月23日下午5时50分,一串串红色信号弹升起,厦门前线万炮齐发,2600余发炮弹从各个不同方向同时泻落在金门岛北太武山国民党阵地上。顷刻间,整个金门岛地动山摇,完全笼罩在一片硝烟和火海之中。

  对于解放军的这次大规模炮击,金门守军事先毫无知悉。当天正值周末,金门防卫总司令胡琏正召集军官设宴招待前来视察的“国防部长”俞大维。饭后,胡琏正要往外走,听见俞大维叫他等一等,于是停住脚步,未走出餐厅。俞大维话音刚落,解放军的第一批炮弹就落在餐厅门口。如果不是被俞大维叫住,或解放军的炮弹晚打一分钟,金门防卫司令胡琏就注定要一命呜呼。

  听见炮声,参加聚会的国民党军官大多就地卧倒,幸免于难;而闻声向外冲的国民党空军副司令章杰、海军副司令赵家骧都被击毙。从外视察返回的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吉星文也被炮火击中,三天后死去。

  强大的炮火将金门所有的通讯线路和电线打断,在十几分钟里,国民党驻军各指挥所间失去联系,茫然不知所措。二十分钟后,国民党军开始组织还击,但很快就被解放军的炮火压住。炮击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解放军共向金门岛发射炮弹3万余发。

  蒋介石对解放军的炮击惊慌失措,一方面紧急部署空防措施,以防止解放军进攻台湾;同时向美国政府告急,要求派兵防守金门。而远在华盛顿的艾森豪威尔也深感震惊,他摸不清楚解放军炮击的真实意图,以为中国政府在实施炮轰后,将大举渡海解放台湾,于是下令将停泊在地中海的美军第六舰队半数舰只调往台湾海峡增援。这样,加上第七舰队,集结在台湾海峡的美军就有7艘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和40艘驱逐舰,以及第46巡逻航空队、第一海军陆战队航空队,总兵力达到1.5万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集结,台湾海峡的紧张气氛骤然升温,而中东紧张形势得以缓解,达到了毛主席制订的牵制美国在中东行动的预期目标。

  “八二三炮战”后,解放军开始对金门实施全面封锁,完全切断了金门唯一的港口料罗湾与台湾之间的海上通道。解放军集中炮火,专打向金门补给的海上运输船,多艘国民党舰船被击沉击伤。到封锁的第十天,金门岛上国民党军队的弹药和粮食补给已十分困难。9月3日,毛主席宣布自次日起暂停炮击三天。9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在中国12海里的领海范围内,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9月6日,周恩来总理又针对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发表的有关准备动用美第七舰队为蒋舰护航的声明,明确指出,“解放台、澎、金、马是中国主权,任何外国不得干涉。若美国不顾中国的再三警告,把战争强加于中国人民头上,则美国政府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

  9月7日,美国无视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派出巡洋舰“海伦号”为首的编队,为国民运输船向金门补给护航。毛主席明确指示叶飞,“照打不误,只打蒋舰,不打美舰”。中午12点,美蒋海军联合编队到达料罗湾,叶飞一声令下,解放军炮火齐向蒋军船只开火,美国军舰不顾蒋舰,掉头便跑,有三艘国民党运输船被击沉。美蒋的所谓“同盟关系”,经毛主席巧妙的一试,完全暴露无遗。

  面对不利局势,美国开始在华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使级谈判中玩弄“停火”阴谋,企图使自己从金门、马祖脱身,在台湾海峡划一条永久停火线,把金门、马祖划在停火线以西,以达到使其占领台湾的行为合法化、割断台湾与大陆联系的目的。毛主席对美国的阴谋洞若观火,他决定利用美蒋在是否从金、马撤军问题上的矛盾,保留金门、马祖这条绞索,继续套住美国的脖子,不让其脱身,粉碎美国搞“两个中国”的阴谋。10月6日,新华社发表了由毛主席起草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指出:“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美国人总有一天肯定要抛弃你们的。你们不信吗?历史巨人会出来作证明的”。文中并宣布自10月6日起,暂以7天为期,停止炮击,以便于金门补给,“但以没有美国护航为条件”。《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金门炮击进入以政治和外交斗争为主、军事斗争为辅的新阶段,其特点是打打停停,半打半停。

  7天之后,10月13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发布命令,再停止对金门炮击两星期,条件仍是美舰不得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命令明确指出这是“为了对付美国人的”。10月20日,在杜勒斯到达台湾访问前夕,由于又有美舰参与护航,彭德怀下令恢复炮击,以示“惩罚”。

  对于美国逼迫国民党从金门、马祖撤军,企图搞“两个中国”的图谋,蒋介石也是反对的。为了扩大美蒋矛盾,进一步揭露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10月25日,新华社发布毛主席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撰写的《再告台湾同胞书》,宣布解放军“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允许补给,以利国民党“长期固守”,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蒋介石不从金门、马祖撤军,但条件仍是不能有美舰护航。从此,福建前线基本上维持了这种双日不打单日打、以零星炮击为主的局面,直到1979年1月1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