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湾百科 > 历史

国民党专制统治在台湾(二)

信息提供日期:2021-05-11信息来源: 市台湾事务办公室

  推行“地方自治”,笼络地方势力

  鉴于二二八事件的教训,国民党退台初即提出“地方自治”,以各类选举吸引地方精英的政治参与作为巩固其统治的重要举措。

  1.开放地方普选,争取本土势力

  国民党“地方自治”的初衷,在于释放一部分权力,笼络地方实力派。1949年7月20日,台湾省主席陈诚召集专门会议,研究自治问题。会后组成“台湾省地方自治研究会”,至12月底,研究会先后举行10次会议,拟定了《台湾省县市议会议员选举罢免规程草案》和《台湾省各县市议会组织规程》等17项法规。1950年4月24日,台“行政院”正式公布《台湾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1950年8月16日,台“行政院”通过《台湾各县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在调整行政区划的同时,实行普选。通过实施“地方普选”,国民党以提名、辅选和安抚手段控制了地方派系及代表人物,稳定了对台湾基层的控制,也加强了台籍地方精英对政治体系的认同与支持。虽然在1950-1968年间的选举限制在省议员和县市以下的行政官员、民意代表,但台湾的选民仍透过选举的方式先后选出了396位省议员,125位县市长,6310位县市议员,1737位乡镇长,59329位乡镇、市代表,54481位村里长,约有10万人通过选举的途径取得官职并开始其政治生涯,其中大部分是台籍人士。

  2.实行公开考试、发展党员,扩大国民党统治的社会基础

  依据“中华民国宪法”规定,“考试院”是一个独立的“中央”政府机关,负责政府公务员的考试与任命。“考试院”每年举行一次国家考试,通过者即可进入政府机关担任不同层级的公职人员。此外每年还通过“待考”选拔高级文官进入政府体系。上述公平公开考试的举办,每年又使数以千计的人成为政府官员,使得一部分社会精英为国民党政府所用。

  国民党吸收党员本来不是政治参与的途径,但在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条件下,加入国民党无疑成为个人发展的阶梯。为扩大国民党统治的社会基础,国民党大量吸收党员,以改变其党员多为军政界和知识界人士的状况。同时吸纳地方精英入党,掌控地方派系和各级政府、民意机关。1952年国民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拥有党员28.2万人,1968年已增长为91.9万人,由占台湾总人口的3.49%上升到6.89%,由占选民总数的7.59%上升到15.09%。国民党吸收较多的台湾人入党,大大增强了国民党的包容性和对台湾社会的掌控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