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溪冲积而成的屏东平原(二)
信息提供日期:2014-06-16信息来源: 市台湾事务办公室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成语几乎人人皆知,而鹬是什么样的鸟儿可能就少为人知了。 鹬为涉禽类,于冬天常成群结队地出现在海岸、沙滩、河口以及沼泽地。鹬的嘴与腿均细而长,走起来步伐稳健,它的上体羽毛大多为具有良好保护色的灰色或棕色,下部羽毛大都为白色。鹬的主要食物以水边的小动物如昆虫、甲壳动物及软体动物为主,蚌是软体动物,自然也是鹬的食物了。台湾有各种各样的鹬将近40种,常见的近30种,大部分为冬候鸟或过境鸟。每年10月,它们陆续飞到台湾南部来做客,翌年4月又匆匆飞回北方繁衍子孙。在鸟类中素有“鸟中之王”美称的鹰,也把屏东平原作为它们冬季栖息或飞往南方的中间站。鹰的种类很多,全世界计有190多种,台湾省常见的有20多种,分布于台湾岛的中、低海拔的山区、沼泽、海岸、河口,以动物为食,属猛禽类。在屏 东平原常见的鹰中,有一种叫白尾鹫的鹰,其头、颈为淡褐黄色,背、腹为褐色,以白色尾羽毛为特征,是台湾稀有的候鸟。还有一种叫灰面鹫的鹰,背为红褐色,腹部白色有条斑,喉部、腮部为乳白色。每到秋季,灰面鹫随着寒流从祖国的东北,或是俄国的西伯利亚经过海上长途跋涉,成群结队来到屏东,有时是几百只,甚至上千只、上万只。可是,最近几年由于外国商人大量收购这种鹰的标本,造成人们对灰面鹫的大规模捕杀。屏东成了灰面鹫的“鬼门关”每年都有2万多只灰面鹫难逃捕杀的噩运。对此,许多热心人士指出,如这样滥捕下去,这种鹰将濒临绝灭。他们呼吁保护珍禽,使风光秀丽的屏东平原成为赏鸟胜地。
屏东县对外交通主要靠铁路和公路,过去仅有从高雄市经屏东市至枋寮的纵贯铁路屏东支线,1980年动工兴建的枋寮经枋山折向东北,穿越中央山脉至大武,再向北至台东市的南回铁路,全长近100公里,连结纵贯铁路屏东支线和东线铁路,形成了台湾环岛铁路,这条铁路的修通不仅改善了屏东县的对外交通状况,对全省铁路运输也极有意义。
屏东县农业生产一向比较发达,全县有耕地8万余公顷,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极为适合农业生产,尤其是适合热带作物的生长。全县过去农作物以水稻、甘蔗、大豆为大宗,80年代中期以后,水稻田、甘蔗田大量转种其他作物,现在以槟榔为第一大作物,1994年全县栽培面积高达3万多公顷,槟榔产量达3万多吨,比1976年增长150倍,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台湾各市县的第一位。
屏东县沿海地带渔业和养殖业也比较发达,其中东港是台湾一等渔港,养殖业则以草虾、长臂虾、鲤鱼、虱目鱼等为主。但由于养殖业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层下陷现象在全省也是较严重的地区,全县地层下陷面积达74平方公里,最大下陷量达2米多。自90年代起,为防止地层进一步下降,采取限制抽取地下水,因此,导致养殖业也开始衰退。
屏东县具有典型的热带风光,尤其是恒春半岛,历来是全省著名的旅游区。1982年9月成立的“垦丁大型自然公园”,是全省第一个大型自然公园,具有生态保护和观光旅游的多种功能。此外,还有三地门、雾台等山地风景区,东港、海鸥等海滨风景区,以及鲤鱼山泥火山、潮州森林游乐区和有“海上公园”之称的琉球屿离岛风景区等,观光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在屏东平原的西南端,地当下淡水溪和东港溪的出海口,有一个小镇,即东港镇。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是一个典型的水乡世界。这里的居民多从事农业和渔业,有“鱼米之乡”的雅称、现有面积约27平方公里,人口约4。4万人,是屏东县第二大镇。东港镇与屏东市和高雄市地理位置,几乎呈等腰三角形分布,相距均约20余公里,不论从屏东市或高雄市到东港镇交通都很方便。
东港是台湾有名的古港口,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被辟为商港,同当时的鹿港、安平港、淡水港合称为台湾四大良港。那时东港与对岸的福建厦门、广东汕头一带海上交通往来频繁,船舶辐辏,商贾云集。当时的东港是台湾南部的物产集散地,商业鼎盛,市况繁荣。清同治十年(1871),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巡视台湾岛后,为加强台湾沿海防务,在东港修筑了炮台10座,驻兵500人。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时东港是清军防守的要塞之一,东港海域曾发生过炮战。
以后,东港由于数次遭受洪患,造成河口泥土淤积,多次改变入海口,使船舶出人不便;同时,高雄港开港成功,纵贯公路、铁路也均不抵东港,以致东港逐渐衰落。东港虽然逐渐失去了作为商港的条件,但作为渔港仍不失其规模,港内波平浪静。人们可以看到渔船归来进港后,顺河道上溯,直至渔村,这在全省其他渔港是见不到的。东港镇现有渔船1200余艘,船上大都装有较为现代的捕捞设备。近年来,东港镇的养殖业发展也很迅速,台湾水产研究所在东港设有分所,全镇鱼塘面积约为430公顷,养殖的虾、鲟、虱目鱼、鲸鱼等行销全省。这里渔产丰富,产值已跃居全省渔港的第二位,被列为台湾一等渔港。
东港镇由于河溪、湖泊多,因而桥也特别多。形形色色的竹桥、木桥、水泥桥、铁桥等大小桥梁30多座,构成东港镇的又一特色。其中,位于延平路附近的升降桥,建筑结构最为特殊,这座桥的桥面,有一段可以升降,以利渔船从桥下进出。桥畔渔船鳞次栉比,椰树迎风摇曳婆娑。每当夕阳斜照之际。水光交辉,倒映河中。实为难得一见的渔村景色。